12名儿童疫苗打错了!本该打辉瑞却打了莫德纳 | |
《港湾播报》20210601-1 JAJJ | |
1. 12名儿童疫苗打错了!本该打辉瑞却打了莫德纳 加拿大卫生部批准对12-17岁青少年接种辉瑞疫苗,这是唯一可以在这个年龄组儿童中使用的疫苗,但加西有一个卫生局在疫苗注射过程中用错了疫苗,不是辉瑞,而是另一种疫苗莫德纳。 据CTV报道,温哥华海岸卫生局(Vancouver Coastal Health)在刚刚更新的消息中向公众道歉,证实在为青少年接种时,用错了疫苗。该卫生局表示,事故发生在上周五和周六,在为12名12-17岁青少年注射第一剂疫苗时,没有按卫生部要求打辉瑞疫苗,而是打了莫德纳。温哥华海岸卫生局在一份声明中说,这12名接种者所接种的疫苗不是辉瑞而是莫德纳,而辉瑞才是联邦卫生部批准对这个年龄组的青少年进行接种的疫苗。 声明说,莫德纳公司最近宣布,其临床试验显示该公司的疫苗对12-17岁青少年有效,并且未发现新的或重要的安全问题。声明说,温哥华海岸卫生局的卫生官员们相信,这12名青少年在被注射莫德纳疫苗之后,应该不会有太大不良影响。声明最后说,负责注射的管理和工作人员在意识到了错误之后,随即通知当事人及其家人。此外,卫生局将对事故中的相关人员进行额外的培训,以确保此类事件不会再次发生。 目前美国和加拿大已批准12-17岁青少年接种辉瑞疫苗,英国等其他国家仍在考虑。据加拿大Global News上周二(5月25日)转引路透社的报道,制药商莫德纳(Moderna Inc)发布消息说,研发人员表示,莫德纳的新冠疫苗在12-17岁青少年中有效,并且在临床试验中未发现新的或重要的安全问题。据悉,有3,732名12至17岁的青少年参加了莫德纳的临床试验,其中三分之二的人接种了疫苗,三分之一的人接种了安慰剂。在对青少年第二次注射之后两周,研究人员发现,与安慰剂组中的4例相比,疫苗组中没有出现新冠病例,根据该公司成人试验的病例定义,疫苗的功效为100%。研究人员没有发现新的安全问题。在第二次注射之后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头痛,疲劳,身体酸痛和发冷。目前莫德纳疫苗已授权在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使用。该公司表示,它将在6月初将上述研究结果提交给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和其它监管机构,以便授权在12-17岁青少年中紧急使用。在此之前,美国监管机构花了约一个月时间审查辉瑞的一项类似申请,随后这两家公司于5月10日获得授权,将他们生产的疫苗使用于12-17岁人群中。目前在加拿大,联邦卫生部只批准了辉瑞疫苗用于上述人群,因此这一最新进展,可能使得莫德纳在夏天批准成为针对学龄儿童的第二种疫苗。
2. 加拿大修订疫苗接种指南 正式实施“混打”策略 据CP24报道,CTV新闻网从多个消息来源证实,加拿大国家免疫顾问委员会 (NACI)正在修订其指南,允许将mRNA疫苗和常规技术生产的新冠疫苗,例如阿斯利康,混合使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混打”。 这意味着NACI将给联邦卫生局正式提出建议,批准给第一针打了阿斯利康疫苗的人士,在打第二针时,既可以选择继续打相同的疫苗,也可以选择辉瑞或者莫德纳疫苗。NACI在报告中称,允许辉瑞和莫德纳交叉混打,即第一针打了辉瑞的,第二针可以打莫德纳,反过来也行,以便更进一步推动疫苗接种的进度。但是,NACI的专家组不建议,第一针打了mRNA疫苗,包括辉瑞或莫德纳的人,在打第二针时注射阿斯利康疫苗。对于阿斯利康疫苗安全性以及供应问题的双重担忧,也成为NACI的专家组不建议打第二针时使用该疫苗的部分原因。据CTV更新的消息,加拿大首席公共卫生官谭咏诗医生在今天的简报会上确认了这一政策变化。 谭医生说:“NACI已迅速调整了有关新冠疫苗使用的指南,以确保在这场大流行期间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为加拿大人提供最佳保护。”谭医生还补充道,“这一建议为各省和地区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选择来管理疫苗计划。”上月中旬,路透社报道称,在西班牙完成的一项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接种者第一针打了阿斯利康(AstraZeneca),第二针再打辉瑞疫苗不仅安全,而且有效。该研究机构表示,共有670名18-59岁第一针打了阿斯利康疫苗的的志愿者参与研究,其中有450人第二针打的是辉瑞公司的疫苗。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之一坎宾斯博士指出,只有1.7%的参与者报告说有明显副作用,不过仅限于头痛,肌肉疼痛和全身不适。他补充说:“这些都算不上是严重的症状。” 此前一项英国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如果第一针打辉瑞第二针打阿斯利康,或者反过来“混打”,都是安全的,不过可能会出现更频繁的轻度副作用。若与两剂都注射同一种疫苗的人群比较,发现“混打”人群副作用的反应更为频繁,包括发烧和疲劳等症状。这个初步结果发表在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研究信中,该研究对800名注射辉瑞和阿斯利康疫苗的人进行观察,但是,该研究并未对“混打”在抵抗新冠的有效程度方面进行测量与评估。 据悉,英国仍在继续这项研究,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将获得有关免疫反应的相关数据。而其它一些研究发现,如果把辉瑞和莫德纳混打,也会产生强大的免疫反应。根据联邦政府的最新数据,截至 5 月 22 日,加拿大已有超过1,300 万人接种了辉瑞疫苗,超过350万人接种了莫德纳疫苗,超过210万人注射了阿斯利康疫苗。目前为止,加拿大已诊断出41例疫苗引起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病例,包括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中有5人死亡。
3. 75%接种率只是“解禁”最低门槛、接种率达到这个数才安全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PHAC)在5月28日公布的最新疫情建模分析报告中重申了放松公共卫生限制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要求的条件,即夏季安全放松限制措施必须至少分别有75%和20%的12岁以上国民已完成首剂接种和完全接种,秋季安全放松个人防护措施必须至少有75%的12岁以上国民完全接种。 但目前加拿大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疫苗犹豫”现象,致使疫苗接种推进速度开始出现了放缓。今天,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专门提及了“疫苗犹豫”的现象。他说,要想恢复常态,需要人人接种疫苗,所以对怀疑甚至抵触疫苗接种的人需要鼓励和说服。目前加拿大还只在60+年龄段实现了75%的首剂接种率。 在6月份内,辉瑞公司将把每周交付加拿大的疫苗数量从此前的200万剂增加到240万剂。所以,在从5月31日至6月6日的本周之内,以辉瑞公司的240万剂交货,再加上莫德纳公司计划中的50万剂交货,本周加拿大将共有290万剂疫苗到手。 如6月份各周均以这样的速度交货,以当前的首剂接种率约57%和完全接种率约5.4%,如将新到疫苗对半用于首剂和第二剂接种,在6月份内,加拿大的首剂接种率和完全接种率仅凭这两种疫苗即可达到72%和16%以上,接近于设定的“75%首剂+20%两剂”的放松防疫限制接种率目标。6月份还很可能会有100万剂阿斯利康疫苗交付,此前暂停接收的30万剂强生疫苗也有可能会重启交付。 BC省疫情建模分析项目负责人、SFU(西门菲莎大学)应用数学教授和传染病数学模型专家科琳(Caroline Colijn)认为,如果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也即达到目前小儿麻痹症和MMR(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的接种率水平,加拿大就将走上康庄大道,完全避免出现“第四波疫情”的风险。 由于变种病毒的影响,最初的“三分之二人口免疫即可产生到群体免疫”的判断可能已经不合时宜。由于变种病毒具有更强的传染性,达到群体免疫水平的接种率阈值也就必须相应提高了。就是说,进入秋季后加拿大疫情是减退还是进入“第四波”,是否可以安全地“重开”,将取决于疫苗接种进程能否达到“B或A+”的水准。假设在实现“75%+20%”首剂和完全接种率时解禁,夏季的传染率会和去年同期一样保持在较低水平上,但到冬季和春季,在变种病毒的冲击下将会出现“第四波疫情”。而在相同的假设条件下,有90%的疫苗接种率即可避免第四波。
4. 加拿大这些中国商品价格暴涨4倍,原因竟是… 最近,加拿大的物价猛涨,不仅本地的瓜果蔬菜、肉类价格暴涨,一些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价格也开始猛增!根据CBC消息,自加拿大联邦政府于5月5日宣布对进口自中国和越南的软垫家具征收高达295%的关税以来,这类家具的售价直接暴涨了4倍,给本地的家具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这次增税影响了中国28家企业,最低征收20.65%,最高206.36%的反倾销税,这些企业包括了恒林家居、中源家居、顾家股份、敏华控股旗下德兰仕家具、HTL华达利、Natuzzi(中国)等企业在内。此外, 对于其他所有来自中国的出口商,则统一征收高达295.90%的反倾销税。加拿大为何要提高关税? 究其原因还是要说到之前,加拿大本地的家具生产商,曾抱怨过中国和越南的产品,用很低的价格倾销到加拿大,并要求政府保护当地制造商。其中一位当地制造商总部位于温尼伯的Palliser Furniture公司表示:加拿大每年都会进口约4.75亿元的软垫沙发和椅子,而这些家具大部分都来自中国,它们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抢占了大部分的市场。 Palliser Furniture公司在发给边境服务局的文件中表示:20年前,本地家具生产商的产品占据了加拿大半壁江山,而如今却不到1/6。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廉价商品泛滥,直接侵害了加拿大本土生产商的利益,导致大量工作岗位流失。说道反倾销的问题,在国际贸易法中本就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一些政府为了维持公平竞争的环境,经常会在关税上动脑筋。其实,对于中国和越南的商品定价不公平的投诉,也是家具行业一直面对的问题,BC省一位拥有三家家具店的老板 Love Dodd表示自己曾经有过预感会提高关税,但心理预期是10%-20%的合理范围内(美国最近就征收这个关税)。没想到现在的定价直接涨了近4倍!直接导致大量的订单被取消,截止到今年年底,这边已经取消了将近35个集装箱货品了,长此以往,家具销售行业将被迫缩小业务规模,最后逐渐萎缩……想想提高关税,可能保护了加拿大本地制造商,但受伤害的还是消费者自己,用关税去保护本地制造商,未必就是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