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要争来争去了!口罩是抗击病毒最有效武器 | |
《港湾播报》 20200614 JEJJ | |
1. 再不要争来争去了!口罩是抗击病毒最有效武器 自从新冠病毒爆发及蔓延以来,戴不戴口罩一直是西方国家,包括加拿大在内的政府与公共卫生官员纠结的问题。有人说很重要,有人说没有效,莫衷一是...但一项也许是目前最有说服力的研究证明:口罩是与新冠病毒之战中最有效的武器! 据《多伦多星报》6月13日周六报道,由美国四家著名大学联合进行的研究发现:在被要求戴口罩之后,纽约从4月17日到5月9日减少了66,000例感染;意大利则从4月6日到5月9日减少了78,000例感染。参与研究的这四家美国大学包括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德州A&M大学,以及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这个美国研究团队指出,在公共场所戴上口罩,并与保持社交距离,以及对病毒接触者进行追踪等措施一起,“代表着最有可能阻止新冠大流行并赢得这场战争的机会”。他们还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单靠其它限制或缓解措施,例如在美国实施的保持社交距离的政策,并不足以保护公众。” 加州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著名教授、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莫利纳说:“我们相信,如果强制要求使用口罩并且正确使用它,这可能是控制大流行的一种方式。”莫利纳教授表示,在一段时间内纽约市和意大利的病例曲线图上可以看到有趣的变化:这条线原本一直向上,但在强制戴口罩政策生效的那一天开始弯曲。莫利纳教授说,“非常清楚的是,强制使用口罩甚至比隔离,以及保持社交距离更为重要,(因为)这样做可以更有效地减少病例。”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莫利纳教授和得克萨斯A&M的知名大气科学教授张仁毅补充说,与隔离和保持社交距离不同,口罩可以有效阻止(人体)吸入的水滴以及携带病毒的气溶胶,这些物质可以在空中悬浮数小时。 另据CTV上周日报道,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WHO更新了相关建议,在某些场合下应鼓励人们戴非医用口罩,特别是在难以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之时,包括公交车上,商店内,宗教聚会以及其它群众聚会场所等。谭德塞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WHO之所以对早前的建议做出更改,主要是“基于不断增加的证据”。比如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自制的布口罩可能有助于“适度减少传播”。根据世卫组织的说法,鼓励公民戴非医疗口罩有诸多好处,包括减少无症状携带者传播病毒的风险,提醒人们大流行仍在继续,以便每个人都可以在制止病毒流行中发挥作用,以及放松限制刺激各国的经济活动等。 2. CERB即将结束很多人开始彷徨 政府终于表态 7月第一周即将来到,数百万加拿大人将结束他们16周的资格期,不能继续领取加拿大紧急救助金CERB,对于那些从该计划刚刚开始启动一直参加的人来说,是不是已经习惯了不用工作每四周在家里等着政府的2000加元款项到账?之后怎么办呢?没有工作又没有收入的加拿大人数以百万计,他们之后的生活怎么办呢? 联邦就业部长夸特罗(Carla Qualtrough)在接受CTV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对于那些还有3个星期就会结束领取CERB的加拿大人,政府是不会放弃他们的,但是目前还不清楚他们领取救助金的资格是否会延长或者修改,以及政府会向领取了全额8000元救助金的人提供何种帮助。夸特罗表示,政府会一直支持加拿大人,也许是通过CERB的方式,虽然目前的就业机会还不是很多,但是政府会鼓励加拿大人开始工作。截至6月4日,联邦政府已经累计支出435亿加元,向840万加拿大人每月支付2000加元。目前联邦新民主党已经要求政府延长CERB,但每延长1个月,政府就要额外支付170亿加元。联邦就业部长夸特罗办公室称,近120万加拿大人在取消16周的资格之前已经退出了CERB计划,意味着他们要么已经重返工作岗位,要么通过雇主进入工资补贴计划。 第一个申请期于4月初开始,加拿大人可以在3月15日至10月3日期间申请最多16周的福利金,意味着加拿大人在未来几周内仍然可以获得补助,但是大多数人很快就会结束。联邦政府试图通过修改CERB计划,允许人们灵活申请,把申请期由目前的4周改为2周,同时添加新的条件,如果雇主愿意,雇员必须返回工作,不过由于政党之间的矛盾,这项修改计划未必能够在国会很快通过。已经有19万名加拿大人不得不将他们领取的CERB款项退回给政府,因为他们没有资格领取这项福利,可能是他们被另一个疫情补贴计划覆盖,也可能他们在疫情期间被重新雇佣,或者在该计划实施初期因为混乱而申请。CRA还表示,他们已经收到600条涉嫌滥用该计划的指控举报,并正在调查。夸特罗表示,根据其他政府福利金计划的管理,欺诈行为大概占总申请人的1%至2%。
3. 好消息!加拿大重开中国10个签证中心! 早前,由于疫情的影响,加拿大陆续关闭了世界各地的签证中心。据英文媒体CICNEWS 6月13日报道,随着疫情的好转,联邦移民部决定于近日重开世界上23个签证中心。这意味着不在加拿大本地的人也将能够完成生物信息采集,这对于他们申请学习签证、工作签证、旅游签证以及PR永久居留权至关重要! 其中,位于中国的10个城市已经确认重开签证中心(仅提供有限的服务),其中包括:北京、成都、重庆、广州、杭州、济南、昆明、南京、上海和沈阳 。这样看来,中国除武汉以外的签证中心已经全部重开了。除此之外,重开签证中心的国家还包括奥地利、德国、希腊、日本、意大利、马来西亚、荷兰、以色列、伊拉克等国家。加拿大移民部(IRCC)表示,他们正在采取措施,在签证中心重开后,也能保证工作人员和申请者的健康和安全。具体的措施包括,保持社交距离,呼吁大家注意手部卫生,并会限制签证中心的人数,增强清洁力度。除此之外,还要求工作人员佩戴口罩、手套、面罩。工作人员和来访者都可能被要求接受提问检查,大楼里还会配备齐全的免洗洗手液。 按照原本的规定,加拿大的旅行限制将会一直持续至6月30日。目前,加拿大公民、永久居民及其直系亲属,即将在加拿大提供基本服务的工签持有者,以及3月18日前获得学习签证的学生均不受此措施的限制。除此之外,其他非加拿大居民的人,如果想要入境加拿大,必须要证明他们来加的必要原因。所有前往加拿大的旅行者必须在抵达后隔离14天,并向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官员证明他们已经制定了非常充分且可行的隔离计划。政府官网上显示,“尽管旅行限制依然存在,但在申请过程中完成进一步的步骤,例如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生物识别信息,将有助于加快出行限制的处理速度。”预计在旅行限制减少后,加拿大移民申请的激增会导致审理的延迟。
4. 加国移民暴跌78%,政府:国门大开,放宽移民条件? 前不久,加拿大皇家银行经济部门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新冠疫情给加拿大带来的打击比想像的严重的多,因为,疫情可能使加拿大通过大量移民来发展经济的战略落空。报告显示,加拿大在2019年共接纳了34.1万永久居民,并计划今年再迎来37万名移民。但是,由于大流行影响,今年这一数字将减少17万名移民,相当于去年全年移民总数的一半! 加拿大移民、难民和公民部(IRCC)的数据也显示出了疫情对加拿大接待移民数量的影响。用IRCC原话就是:“新冠大流行对4月份加拿大的移民接待(intake)造成了毁灭性影响”。在以往,一个月大约有2.5万~3.5万个新移民登陆。但是,由于新冠大流行造成的重大破坏,4月只有4100个新移民完成登陆。IRCC的数据显示,4月加拿大的新移民接待量与2020年3月相比下降了78%。3月与2月相比下降了26%。加拿大过去几十年的每月移民数据现在已经无从考究,但IRCC表示,加拿大2020年4月新移民接待量可能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当时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移民减少。 华人网友在看了上述消息之后,展开了激烈地讨论: 有网友觉得“移民减少了是大好事! 加拿大不缺移民尤其是难民,缺的是工作尤其是高薪工作。很多大学毕业生跑到美国工作,租房、办签证,麻烦事一大堆,但还是往美国跑,原因是美国工作机会多,工资高呀。 加拿大的优势是地广人稀,如果这个优势没了,日子就不好过了。” “技术移民和大学读完工作的没问题,难民和所谓的投资移民还是算了少来”。 IRCC已经给出了解释:之所以现在移民接待人数减少,主要是因为IRCC员工远程工作,从而限制了处理移民申请的能力,还有国与国之间的旅行限制、国际航班减少,也影响了一些新移民来加拿大登陆等等。换句话说,不是新移民的“接收”减少了,只是“接待”减少。而且,尽管发生了疫情,IRCC却从未表示要更改其2020~2022三年招收100万新移民的计划。IRCC的目标是在未来几年中每年接待34万新移民。由于疫情,2020年的新移民招收目标似乎不太可能实现了,但IRCC表示,加拿大政府仍然坚定不移地欢迎移民。 最近,移民部长马可·门迪奇诺表示,移民将继续是加拿大经济成功和疫情后恢复国力的关键。而且,即便疫情期间有旅行限制,但IRCC和加拿大各省都在继续向移民申请人发出邀请(offer)。从3月18日限制措施生效以来,IRCC已经进行了11次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选人,而综合排名系统(CRS)的入选分数线在持续下降。此外,BC省、阿省、萨省、曼省、安省,新斯科舍省和爱德华王子岛等省份最近几个月都进行了省提名计划(PNP)抽选。这些抽选也邀请了加拿大境外的移民候选人。新的迹象表明,加拿大正准备在不久的将来增加外国人的入境。比如已经宣布,大幅放宽对加拿大公民和永久居民直系亲属的旅行限制。IRCC还豁免了外国劳工提供生物识别信息要求,以方便他们入境,并表示将争取在2020年秋季开学之前,及时处理更多的学习签证。因此,在未来几个月中,加拿大设法安排更多新移民抵达。按照IRCC的说法,就算是今年完不成招收新移民的额度指标,但三年100万的总指标不变,加拿大依赖移民发展壮大的基本国策不变,明后两年或将大幅度降低移民门槛,对新移民“应招尽招”,这对有意移民加拿大的朋友来说,绝对是个好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