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政策5大巨变!加拿大签证拒签率高达80%
2024-11-16 16:59:26

《港湾播报》20241116-2

下狠手! 加拿大签证拒签率高达80%! 移民政策5大巨变

最近,加拿大移民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收紧签证管理,特别是针对临时居民和永久居民申请者。这些政策反映了政府试图应对住房危机、生活成本上涨以及移民系统压力的努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加拿大移民和签证政策的5个关键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和可能带来的后果:

1.减少永久居民和临时居民人数。加拿大政府计划未来3年逐步降低移民接纳人口,在2025年将永久居民的年度配额从48.5万人减少到39.5万人,同时将临时居民的人数将从目前的296万人减少到252万人。尽管这一计划预计明年会导致加拿大人口下降0.2%,但其前提是假设126万临时居民将在其身份到期后自愿离开加拿大。

2.限制工签和续签

在过去的一年里,加拿大政府进行了政策改革,加大了临时居民获得和延长工签的难度。移民部强调,临时居民应遵守其访问、工作或学习签证的条款,并且必须在授权停留期结束后离开加拿大。这使得国际学生和外国工人(临时居民中最大的群体)几乎没有选择的馀地,也导致越来越的人计划通过寻求庇护来延长在加拿大的停留时间,因为有些家庭已经倾注所有,无路可退。

根据政府数据,2023年1月到9月期间共收到132,525份庇护申请,其中有84,645份是在加拿大境外的外国公民提交的,而其馀的则是在落地加拿大时提交的。在所有境内申请中,有15,160份是持学签者,比2023年全年的13,080份有所增加,主要来自印度(2,290份)、尼日利亚(1,990份)、加纳(1,385份)和几内亚(1,095份)。难民委员会系统中目前还有25万份待处理的申请。

3.,取消自动10年多次入境签证。最近,移民部宣布停止向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自动发放10年多次入境签证,凸显出加拿大签证政策的显著收紧。与此同时,据印媒报道,加拿大签发旅游签证的成功率也急剧下降,尤其是针对来自印度旁遮普的申请人,获批率已从2024年初的80%急剧下降到20%左右,甚至更低。换句话说,即拒签率高达80%。有时申请人在等待长达四个月后也会被拒绝。

据悉,更加严格的审批标准让许多高知名度的申请人——包括高收入专业人士、政府官员以及拥有可观资产的家庭——也因经济原因面临拒签。加拿大移民专家古普里特·辛格透露:“一对在银行工作的夫妇想去加拿大探望他们的儿子(加拿大永居身份),但却因经济理由被拒签,尽管他们在印度拥有高薪和价值不菲的房产。”专家认为,加拿大最近取消自动10年签证无疑将进一步影响旅游签证的或获批率。

4.,加强打击违规和无证工作。CBSA表示,自2023年1月以来,其境内执法人员数量增加了15%,并调整了资源以执行驱逐令。预计本财政年度对不合规外国人的整体驱逐人数将比2021-22年增长60%。虽然优先处理的是涉及国家安全、有组织犯罪、危害民众罪以及其他刑事案件的人员,但CBSA去年新签发了3,912份驱逐令,涉及授权工作、学习以及逾期停留等违规行为。今年又签发了约3,650份新的驱逐令。自2022年以来,有超过10万人被强制驱逐出境,其中大部分涉及违规工作、学习授权或逾期滞留。

5.取消大规模“大赦”计划。尽管移民权益组织呼吁实施广泛的身份合法化计划,为无证居民提供永久居留权,但移民部长Marc Miller已经明确表示,大规模的“大赦”无法实现,理由是缺乏公众支持。

移民权益组织移民权利网络的赛义德·胡桑透露,他已经听到很多人说,当他们的工签明年到期时,他们将选择离开加拿大,尽管被迫离开的现实令人悲痛。

一家四口在加拿大边境活活冻死!两名主嫌接受审讯

在2022年1月一个寒冷的夜晚,来自印度的贾格迪什·帕特尔、他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试图穿越加拿大边境进入美国。那晚风寒效应下的气温低至摄氏零下38度。Patel一家徒步穿越广袤的农田和厚厚的积雪,试图在几乎无月光的夜晚到达接应他们的货车。根据联邦检察官的说法,这次跨境由加拿大一名经验丰富的偷渡者哈什库玛·帕特尔协调,而美国一侧的接应者是史蒂夫·山德,他被招募来协助这项行动。两人涉嫌参与一个复杂的人口走私网络,专门将印度移民带入美国。检方表示,在两人合作的五周时间里帮助五批印度人越境。在1月19日的最后一次行动中,山德本应接应包括贾格迪什一家在内的11名印度移民,但最终只有7人生还。

贾格迪什一家来自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村庄丁古查。村里的窄巷上随处可见出国的广告,例如:“实现你出国的梦想”,目标地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贾格迪什夫妇是当地的中学教师,和父母住在一起,抚养11岁的女儿和3岁儿子。尽管他们的生活在当地算是小康,但还是希望能移居国外,追求更好的生活。

专家称,非法移民的动机往往源于经济因素。在西方,即使是低薪工作也能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丁古查村,许多家庭为了支付高达9万元一人的偷渡费而出售农田,地下网络利用了这种需求,提供愿意做低薪甚至无薪工作的劳动力。

近年来,通过美加边境非法入境美国的印度移民数量急剧增加。美国边境巡逻队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的一年中,在美加边境逮捕的印度人超过14,000人,占该边境逮捕总数的60%,是两年前的10倍。2022年,在美国非法居住的印度移民人数已超过725,000,仅次于墨西哥人和萨尔瓦多人。

在印度,负责调查此案的官员史蒂夫·山德表示,媒体的关注促使警方逮捕了三名与案件相关的男子,但类似的案件还有数百起,甚至从未进入法院程序。由于众多印度人试图前往美国,偷渡网络并未采取任何措施警告客户潜在的风险。

美国检察官已指控哈什库玛和山德是一个庞大网络的成员。该网络的运作包括:在印度招揽客户;获取加拿大的学生签证;安排交通;通过华盛顿州或明尼苏达州将人偷渡进入美国。29岁的哈什库玛和50岁的山德将于下周一在明尼苏达州联邦法院面临与人口走私相关的四项指控。

CMHC:多伦多和温哥华按揭拖欠率料达10年最高水平

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CMHC警告称,由于相对较高的借贷成本给多伦多和温哥华居民带来财务压力,拖欠按揭的房主数量将会增加。CMHC在周四(14日)发布的一份新分析中警告称,多伦多和温哥华这两个城市按揭拖欠率,预计将在未来6至12个月内达到2012年和2015年的水平。

CMHC指,尽管加拿大央行近几个月降低了基准利率,但房主仍需要应对每月更高的贷款支付。这是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按揭利率低于2%时就申请了贷款,现在正面临更高的借贷成本。自从央行从2022年开始透过一系列升息措施来减缓通胀以来,多伦多和温哥华的按揭拖欠率(即房主逾期至少90天未还款)就一直在上升。

报告指出,房地产市场降温和持续的经济不确定性是拖欠率预期上升的关键因素。CMHC预计,这一趋势将在加拿大最昂贵的房地产市场多伦多和温哥华持续存在,原因有两个,首先,这两个地区目前都对买家有利,随着购买数量下降,越来越多的房主将出售其房产,这意味着有人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以足够高的价格出售房产来偿还按揭。

另一个原因是,这两个城市的按揭持有人越来越多地拖欠信用卡和/或汽车贷款。该机构表示,非按揭产品的拖欠,是按揭拖欠的早期预测因素,因为许多加拿大人在按揭违约之前往往会先错过信用卡付款。

报告同时强调,尽管加拿大房主总体上具有韧性,利率上升和通货膨胀的全面影响可能要到今年晚些时候,甚至是2025年才能完全感受到。CMHC预测,到2025年,至少有105万按揭消费者将面临续贷,并且与最初签订的按揭相比,利率可能会显著提高。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加拿大皇家银行(RBC)经济学家詹森(Nathan Janzen)认为,劳动力市场疲软实际上给加拿大家庭带来的风险比即将到来的按揭续约浪潮更大。

素里商场保安与少女爆激烈肢体冲突 画面曝光引热议

一段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的影片显示,卑诗省素里市一家购物中心的几名保安将一名原住民少女按在地上,而少女就极力挣扎并发出痛苦的呼喊声。

据CityNews与CTV报道,周二(12日)晚上,16岁的原住民少女与两位朋友到素里的Guildford Town Centre购物中心,其间保安人员指责她偷窃,并将她摔倒在地。两名保安在商城入口外各握著女孩的一只手臂,一名旁观者喊道,“她是个年轻女孩”。女孩抽泣著告诉录影者,她只有16岁。不久之后,一段单独的影片显示,另外几名保安也加入试图制伏这名女孩的行列。

据这名少女的父亲西诺后来称,一名保安最初指控她入店行窃,并要求对她进行搜身。他们说女孩同意了,但并未发现被偷的商品。媒体为了保护女孩的私隐并未透露其名字,其父认为女儿遭到了种族歧视,因为她是原住民。“他们中有六、七、八个人抓住她,抱住她,把她放倒,用膝盖压住她,”西诺说。

女孩父亲说,她拿出手机记录了这次互动,并声称一名保安将她的手机从她手中打了下来,导致手机摔在地上。他承认他的女儿随后朝保安的方向吐口水,但就说口水并没有溅到对方身上。根据加拿大刑法,向他人吐口水被视为攻击行为。

温哥华刑事律师利蒙表示:“任何未经同意而对他人施加未经授权的武力行为,包括拍打对方的手以取出手机,都可能被视为袭击。”这些保安人员为保安公司Paladin Security的雇员。Paladin总裁卡利克(Chad Kalyk)发出声明表示,“我们正与素里警方合作处理导致影片中所见的事件,并正在进行内部调查,以确保我们团队的反应符合我们的预期程序和培训标准。”

素里皇家骑警表示,这名女孩最初因涉嫌袭击而被捕,随后被释放交给监护人。目前,警方尚未提出任何指控,但表示,事件的所有方面仍在调查中,包括保安人员的行为。

 

热门文章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BCba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