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舆论是社会的皮肤。
想要漂亮,护肤是第一步。保持公共舆论的体面就是保护社会的面孔。
如果你是在家庭的餐桌上读到安倍遇刺的消息,以我对中国社会阶层认知的理解,你的长辈们肯定喜形于色。
这是很正常的。他们的认知来源于经年累月的教育驯化,亦是环境的产物。
私域的情绪,平民餐桌上的表达,恐怕顾不得体面,那是他们弥足珍贵的“自由”。
可一旦进入公共表达的领域,讨论的是一个政治家的悲惨事件,却当成自家炕头闲话,邻居发丧你敲锣,有失体面。
外媒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把中国社交媒体上“但愿人有事”、“死者受伤了吗?”、“枪没事吧?”这些荒诞不经的话攒在一起,并给出结论——他们正在赞美刺客并向安倍发送死亡愿望。
事实是事实,但不是全部。我实在不愿承认这是中国公共舆论的平均水准。类似这样毫无同理心、为生命凋零喝彩、为恐怖主义加油的留言,在任何国家的网络平台总是能抓个一大把吧。
他们乐于看到一个日本政治家遭难,甚至奔走相告要吃席,在留言区抖着攒了一辈子的机灵,快乐的周末都因此都提前了一天。
这完全在我的预想之中,它跳脱不出民族情绪的基本盘,扭转不了、感化不了,正视这种表达流派的存在就可以了。
真正该在意的是精英的表达、媒体的表达、公众人物的表达、意见领袖的表达,他们更有关注人道、谴责恐怖、预警黑暗的道义责任,而不该随着狂欢的人们去吃席,甚至挑逗他们去吃席。
只要有这份伦理与操守在,我们的公共表达就不至于太让人笑话,不管肌理如何,皮肤尚且是亮堂的。
这篇文章不是来批判谁、争取谁的,有些人一辈子都学不会公共表达,大概也非常认同用枪炮消灭异己。
我是来识人的,也是来赶人的。拥抱那些认知在一个光谱的朋友,也让吃席的朋友早点看到我的“真面目”。
好事。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BCba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