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港湾(BCbay.com)有奖征文稿件
作者:chenxy
壹
去温哥华之前,偶尔会看到好友Linda在朋友圈晒自己的“儿子们”,询问才知,是她照顾的小留学生们。
见面后发现,她照顾的孩子居然有十来个。问她:“是孩子的家长委托你的?”“我不认识他们的家长呢。”“那你跟孩子们怎么认识的?”“先是我朋友的朋友的孩子遇到了困难,求助于我们,然后,他又介绍其他同学,就这样认识了,孩子们想买车,会请教我先生凯,馋了,会到家里来吃顿饭,无处可去了,也来待会儿,偶尔还会借宿几晚。”
坐在凯的车上,总能听到他的手机有信息跳出,“叔叔,我刚吃完饭,想找个地方玩玩,哪里好?”,“叔叔,车出了点小状况,怎么办?”凯总是耐心回答。
过年前几天,Linda和凯商量着搞个除夕聚会,把孩子们都叫来,热闹一下,俩人一个个发信息,询问他们合适的时间,想吃点什么。
除夕当天,几个留在温哥华的孩子们陆陆续续来了,昆带着女友雪,轩带着妈妈,豆儿和鹏结伴前来。
雪在国内读大四,利用寒假去温哥华陪伴读大一的昆。“他总是熬夜,作业不到最后一刻不做,还是抄同学的,却比同学得分还高,气得同学要转学”雪吐槽昆。豆儿则和鹏打趣昆不是找了个女朋友,而是找了个“小妈妈”,被管教得甚严。昆也不示弱:“你整天都不去上课,还好意思说我?”。读高中的轩涂着浓重的口红,正值春节,她的妈妈专门从国内飞来:“我打算在这里住几个月,孩子马上要申请大学,是关键时期”。轩也有男友,据说是回国等大学offer,除夕夜也发来问候视频。豆儿说:“他脸色终于好点了,前段时间,一边上学,一边打工,交了女朋友,钱不够花。”“嗯,借我的钱还没还呢。”鹏也吐槽。
抄作业、早恋、旷课、熬夜.....这是我从孩子们的对话中,捕捉到的信息,向Linda求证,她叹一口气:“孩子们不容易,这么小独自在外,自理能力、自控能力都是问题,很多孩子作息时间不规律,即使晚上无所事事,也不早点休息,吃饭也不规律,有的孩子得了胃病。其实,这些孩子心里也都隐藏着伤。他们没有安全感的,早恋,有时候只是寻找精神上的慰藉。”“所以,你这么关爱孩子们?”“我就是希望他们无处可去、手足无措的时候,知道还有我这样一个家可以接纳他们。不过,看不惯的时候也会表明我的态度,有的孩子生气,就不来了。”
这些90后、甚至是00后的孩子应该是蜜罐里泡大的,为什么会有心伤呢,我好奇,深入了解才知道,大部分孩子生活在经济富足却并不算很完整的家庭,他们的出国留学,似乎不完全是个人主动的规划,而是父母为了解决各自问题不得已的决定。作为孩子,他们未必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那个夜晚,孩子们在Linda家里吃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虽然他们嬉笑怒骂,表面不羁,我还是能从他们偶尔闪过的表情中看到落寞、挣扎。除夕夜,本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团聚的日子,他们却无处可去。是宋敞开怀抱,给了孩子们妈妈般的温暖,我想,若干年后,回想自己在温哥华求学的日子,这个家,这盏灯光会是他们生命中一段温暖记忆。
贰
Kevin也在温哥华读高中,曾经是我的采访对象,但我们从未谋面。他就读于一所教会学校,我应大学同学岩之邀去参观这所学校,跟着国际生办公室老师参观教室时,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面孔,问老师:“是Kevin吗?”老师说:“对啊,就是他,很优秀,是学生会主席。”随后叫:“Kevin!Kevin!”看着一个瘦瘦的男孩走出来,有一个词狠狠撞击着我:“惊艳”,与国内高中生截然不同的状态,自信、阳光、干净,还有一点点时尚。
傍晚,Kevin微信我:“阿姨,我妈妈这几天也在温哥华,她想约你见面。”我当然很期待,一个能培养出如此优秀儿子的妈妈是怎样的呢?
宋也好奇:“我想知道,孩子有如此好的自控力和上进心,他的原动力是什么?”
与Kevin妈妈一见面,我们就把各自的问题抛给她,“Kevin很小的时候,我就确定了他出国留学的计划,所以,平时比较注意培养他的独立能力,小学初中,他都是班干部,有的同学家长害怕占用学习时间,不愿意让孩子当班干部,我却很支持他,无形之中也得到锻炼了。加上我在电视台工作,他总来帮忙。我是一个心大的妈妈,很多事情都让他独自处理,虽然再事情上放手,家人给他的关注和爱却不会缺席。最初Kevin不舍得离开家出国留学,初二,到温哥华参加了一个夏令营,他就爱上了这里,回家就跟我说,想去加拿大读高中。”
“我在Kevin身上看到一种非常干净的气质,跟他在国内相比,变化大吗?”我好奇。“大概相由心生吧,Kevin的homestay信仰基督教,他们很善良,自己有一个孩子,还收养了两个来自非洲的兄妹,哥哥上小学,需要定期去看心理医生,妹妹才一岁,homestay妈妈全身心照顾着这几个孩子。Kevin也利于业余时间帮助照顾弟弟妹妹,做家务,周末跟着homestay去教堂听牧师布道,他说,牧师交给他很多做人的道理,给过他很多精神上的帮助。心里干净了,就体现在脸上了。”
“孩子信仰基督教,你支持吗?”
“有信仰没什么不好,更何况,这是一种向善的力量,为了了解孩子,我也开始研究圣经”。
在跟Kevin妈妈交流中,我似乎找到了他优秀背后的原因。
叁
第一眼见到Linda的女儿涵就被深深吸引,美而不自知、安静中有着不慌不忙地坚定,是我喜欢的气质。
读高二的涵喜欢烘培,放学后就泡在厨房里,做牛轧糖、提拉米苏,常常做到午夜十二点。吃到涵亲手做的入口即化的提拉米苏,让我们温哥华之行更加饱满。
问起涵未来的志向,“西点厨师,我已经提交了college的入学申请”,她回答得干脆坚决,这让我有点意外,如此漂亮优秀的女孩,她的目标不应该是名校吗?“我的一个作家兼旅行家朋友周游世界各地,学习当地的美食,然后开了一家网红餐厅,不仅有美食,还经常举办艺术展,未来你也可以这样”。我自以为是地指点,“餐厅,不就是把饭做好吃吗?”涵颇不以为然。那一瞬间,我有一点惭愧,成人世界远不如少年世界来得纯粹。
Linda家里摆满了涵的木工作品,有钟表、木凳、木碗,花纹雕刻之精美、作品之成熟让我很难相信出自一个16岁女生之手。“这都是涵在木工课上做的,他们学校有一个堪称专业的木工车间。遗憾的是,选修这门课的只有她一个华人孩子”,凯说。
清晨,我喜欢站在涵做的钟表前,听时针滴答滴答作响,感受时光静静地流淌,这些木器散发出来的温润清香伴着一缕晨光弥漫在房间里,岁月静好便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期待。
吴晓波曾经给女儿写过一封信——把时间浪费在美好而无用的事情上。而涵似乎就常常能够沉浸在这样的时光中,这是一种滋养,精神富足,内心便不再荒凉。
“涵的功课不忙吗?毕竟也要面临着大学申请了?”我问Linda。
“很忙,而且他们的作业更多元化,要写论文、编程、做题,还要写诗,用软件画图,为了完成好作业,涵有机会就会到Downtown观察各式各样的建筑,经常熬夜到十二点,她希望门门功课都能拿到A,不是为了上名校,而是让自己更好。”
Linda的回答,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最高境界在涵身上的呈现,没有功利,只是为了完美自己。
肆
从温哥华回到北京,儿子丁丁很郑重地跟我们说:“我想早一点去加拿大上学!”我和丁爸面面相觑,儿子的这个决定来得如此突然。
“你为什么想去加拿大上学呢?”
“我想在自己还没有完全定型的时候,说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未来,我的同事一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所以,语言很重要。我还想提高自己的学习力。我不喜欢国内一个单词抄10遍的作业,没有意义。”他甚至开始主动学习做家务,美其名曰:“出国留学,从学会照顾自己开始。”
虽然,他的想法不无幼稚,但,我们却不想忽视一个十二岁少年对自己人生的第一次规划。
但是,当这一天真的来临,内心却五味杂陈。我们担心他像我遇到的小留学生那样,自控能力缺失。
因为,我们看到了小留学生独自在异国打拼的不易,当父母缺席了孩子的生活,电话另一端的指点便苍白无力。
跟Kevin妈妈说起丁丁的决定,她回复:“留学需谨慎,Kevin是幸运的,遇到了好的homestay”。而我,更相信,是Kevin家庭从小对他的良好塑造和规划,以及足够的安全感,因而,孩子铸造了内在向上的信念。
如今,小留学生越来越常态化,孩子们走出国门的愿望从未如此的迫切,但是,我们准备好了吗?
如果,只是为了逃避国内繁重的学业选择留学,我想还是谨慎为之,留学不是万能的,如果,你想成为更好的自己,那就大胆地往前走吧,相信你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建设,也许,真能成就自己的诗与远方。
(BCbay.com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更多精彩有奖征文请点击:http://www.bcbay.com/events/zw2017/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BCba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