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港湾(BCbay.com)有奖征文稿件
作者:佚名
混在McGill的日子--题记
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只有几步,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
----艾青
最早看到这句话,是在读路遥的一篇小说《人生》的时候看到的,觉得非常经典。后来到了南大,于食堂贴的格言警句中又读到这句话,反而没了感觉。可能与当时的状态有关,无所事事地随意放纵着自己。然而,最近遇到了好多需要抉择的事,突然这句话又从心底闪出,让我感到了这句话真正的分量。也许,以前的体会,只能算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突然间,心中有了一种没来由的伤感。
混在McGill的日子–远行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
—–《爱的代价》
2002年8月31号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搭载着一架Air Canada 波音767,我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离开了中国 China,my home country. 在这里,我要非常感谢我的朋友vila 和 lily,让我能够有机会坐宽敞舒适的公物舱,从上海睡到温哥华,从温哥华睡到蒙特利尔,吃的爽,睡得high,以至于在以后搭乘飞机来回加拿大和中国的时候,都非常怀念这种感觉。
自从12岁开始,我就离开了父母的庇护,温暖的小屋,寄宿在学校了。学校搞军事化管理,最多一个星期回去1天。从高中开始就更加变本加厉了,每天只剩下半天的假期了。所以,我一直自我感觉良好,不是温室中的花朵。俺好歹也是从革命的大熔炉中炼出来的精钢,这种分别应该能抗住。然而,那天从家里出发到机场,眼泪就已经含在眼眶中了。但是为了不让父母更加难过,还是强忍着。男子汉,这点算什么。到时间了,跟父母和送行的亲戚们到了别,就去进关了。然而,就在回首那一刹那,看到爸爸眼里的担忧,妈妈的眼泪,我控制不住自己了,鼻子一酸,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了出来,赶紧埋下头,快步走了进去。
过了安检,到了登机的VIP房,洗了把脸,好好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赶紧找了个电话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然而妈妈一接到电话,已经什么话都不会说了,只听到她的哭声电话的另一头不停的传过来。此时的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也拿着电话哭了起来。妈妈是我出国,最放心不下的人了。自从心脏动过手术后,一直就没有痊愈,身体一直不是很好。然而厂里,家里的事情又比较多,爸爸又经常在外边跑业务,就全靠妈妈了在家里,厂里忙里忙外的。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到了那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其中的深意。在电话中叮咛着妈妈,让她千万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登机的广播响了,不得不挂下电话,那一瞬间,真想冲出去,再抱抱爸爸妈妈,对他们说,我真的很爱他们,让他们好好保重。
上了飞机,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想着父母的好,那个未知的国家,自己不定的前途,眼泪就不争气的一直不停的涌上来。我记得唯一一次出现过这种情况的时候,还是我第一次去寄宿学校那次。但那时我才12,而如今我已经21了,怎么还是如同一个没出国远门的孩子一样啊,好没出息啊。真的,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
PS: 当时坐在我身边的是一个老外,那是我平生第二次跟老外搭话,only three sentences, 记录如下,那时的我真的非常菜。
YY:Hi
FF(foreign friend):Hi
YY: My name is YY
FF: My name is FF, nice to meet you
YY: nice to meet you too.
然后我就不知道说什么了,就水了那个ff, 睡觉做梦,想爸爸妈妈去了。哈哈。在中国的哑巴英语教育下,就出了我这样的奇才,只能跟老外搭讪3句话, 而且等一下就要去加拿大学习生活了。
混在McGill的日子--入境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Forrest Gump
经过10多个小时的颠簸后,迷迷煳煳中,就听到机长在广播快要着落的消息了。于是就爬了起来,竖直椅背,系好安全带,打开了机窗上的cover,一片蔚蓝的天空就出现在我的眼前。CANADA, I am coming.
加拿大号称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那么温哥华就是皇冠中的明珠,属于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不过,当时的我还没有这么深刻的感受,以后来来回回好几次,都只是由于转机,而匆匆离去。在我来加拿大快3年的时候,终于有机会游览了一下温哥华及周遭的Banff, Calgary, 洛矶山,确实不枉此行,此是后话,以后再表。
当时的感觉,就两个字,兴奋。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突然一下子看到这么多黄头发,白皮肤的人,感觉似乎是在梦里。下了飞机的第一件事就是入关了。当时没怎么留意,觉得那边人少就排那边了。谁知道站错了队,上了贼船,排到为移民和公民准备的line上了。幸亏遇到一个好心人的提点,赶紧换队。终于轮到我了,海关的officer问了我一些很常规的问题,有没有带违禁物品,准备呆多久,在哪上学,就很轻易的让我过了。然后就去了移民局,办我的study permit,很顺利地拿到了。然而留给我的时间却不多了,转机的时间一共才4个小时,由于排队办这些东西(因为8月底是个学生入境的高峰期),我就花了2个多小时了。推了个行李车,当时带了3个大箱子,还有两个大包,看上去象逃荒的,就差一条花毛巾裹着头了,还要去找domestic airline的 check in 的地方,很是凄惨。这时碰到一个地勤,一个很帅气的Canadian,由于感觉口语不好,我就很小心翼翼的问他,check in 的地方在哪。他说的很快,但我根本没听懂。可能他看到了我两眼中的迷惘,就说 ”take it easy, I will take you there…..”。虽然我没有听懂他其他的话,但我真的听懂了这句话,我敢对天发誓,而且听得很清楚。于是我使劲地揉了揉眼睛,想找找看他的头顶是不是有那所谓的天使得光环。于是加拿大给我留下了一个非常不错的第一印象,人好!
得到了帮助,我很顺利的托运了我的行李,就去安检的地方,往候机厅赶。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个很cute的女孩,感觉很亲切,于是就上去搭讪,没想到居然是个南京人,去U of T读本科。可能由于我在南京已经生活了四年的缘故,也有点南京大萝卜得味道了吧,如同他乡遇故知,大家很聊得来,于是后来就成了好朋友——Lucy,我原来叫她嘻嘻哈哈:)。
终于上了飞机,虽然还是公务舱,但已经没有前面那架飞机那么宽敞了,时差反应开始起作用了,心里也感觉踏实了,不用再转机了,于是就昏昏沉沉的睡了。等到一觉醒来,天上已是繁星点点了。飞机开始降低高度了,慢慢的一条火龙出现在我面前,传说中Montreal就这样出现在我眼前,火树银花不夜天。
混在McGill的日子–报到
下了飞机,爸爸的一个朋友Uncle Yang早已经等候在机场的出口处了。虽然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就是听说过他的一些传奇。但当在远处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就感觉是他了,走近时看到他手里举着有我名字的牌子,于是接下来的一切就很顺利,Uncle Yang 开着他的车,带我去了他家。一路上,望着周边得小洋房,有说不出的新奇。虽然我是在江南的农村长大,对于这种独门独户大房子并不觉得羡慕,在乡下,再大的房子我都见过。然而这边的房子却是如此的漂亮,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花园,而且外观都是风格迥异,非常别致。当时感觉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到了Uncle Yang 家里,第一件事就是赶紧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听到父母的声音从电话那头很清晰地传来,一时还不能反应过来,觉得昨天我还和他们在一起,然而现在我们已经隔着半个地球了。
好好睡了一觉,第二天Uncle Yang就带了我去了传说中的McGill—我即将奋斗的战场。第一眼见到McGill, 感觉很舒畅:朴实的校门,整齐的草坪,古旧的教学楼,从外表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我非常喜欢这种感觉,然我仿佛又回到了NJU。只是NJU的草坪是不允许踩得,永远有个大爷在巡逻。而在McGill,好多人光着膀子在草坪上晒日光浴。NJU有一栋非常着名标志性建筑—北大楼,由于其古色古香,深受大伙喜爱。而在McGill,我发现工程系的主楼McConell Building似乎就有不菲的历史了。此时的校园里,可能是由于新生的到来,好多处地方都在开着party,洋溢着一片青春和快乐的气象。与Uncle Yang 在校园里到处闲逛了一番,拍了一些照片,就打道回府。
星期一起了一个大早,主要听早来的同学说因为人多,办卡什么的队排得老长老长的,所以就赶紧以早起的鸟儿为榜样,其实由于时差反应,能够睡懒觉是奇迹。排在了前10位,就看后面的人越来越多,心里一阵窃喜,没白忙活阿。此时出了一件特糗的事。有个女生走过来问我:“Hi,Could you speak mandarin”当时我就愣住了,什么mandarin阿,是不是马来西亚那边的话,我长得又不黑,怎么会象那边的人呢?是不是搞错了阿。于是就回答“sorry, I can’t”。然后那个女生就准备走了,就在此时,我的一个同学过来了,我大喊“哥们,你怎么这么晚才来啊”,此时我抬头撇见那女生眼里放射出幽怨的杀人的光。我想我有没得罪你,干嘛那样看我,于是俺也不示弱,狠狠的瞪了她一眼。等我同学来了,我就问他“哥们,你还说mandarin啊”,我同学也是新来,不懂,就说“什么东东嘛”。我就告诉我同学那个女生问我的,我同学打量了那个女生一番(那个女生已经在往后面排队去了),说“别理她,我看那人长得象马来人”。估计那个女生听到了,于是一回头,又是一阵电眼杀人。之后,报到的手续办得很快,拍了一个照,办了张学生卡,这个比国内的学生证好看多了,而且也便于携带。回家后,赶紧去查那个mandarin,才知道自己是孤陋寡闻了。原来国内说的Chinese在这边行不通了,这边要分mandarin 和 Cantonese 了。此后我就记住了,而且一直就活学活用。没想到有一次坐grey hound去多伦多,感觉旁边那人是中国人,于是就想找个伴说话,就问他“can u speak mandarin”,没想到人家给我回了一句“No mandarin, only Chinese.”
温哥华港湾(BCbay.com)有奖征文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精彩有奖征文请点击:http://www.bcbay.com/events/zw2012/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BCba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