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里上海的繁华是真的吗?上海人的真实感受
2024-01-23 09:31:45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比熊321

  30集电视剧 《繁花》终于播完了,虽然褒贬不一,但反响热烈引爆社交媒体圈。有人说此剧的色调像浓油赤酱的上海红烧肉,色泽华丽,充满食欲,成像更像三十年代十里洋场的上海,那么九十年代的上海属于什么颜色呢……

  对经历过九十年代的上海人来说,这部剧掀开了尘封的往日,勾起几十年前的回忆,让人发出会心的笑。

  八、九十年代,用上海话来讲就是“唠啧劲额”(很带劲的),改革开放的大闸门泄洪一般打开,人们像大梦初醒,看什么都新鲜,对什么都趋之若鹜,需求旺盛,见啥抢啥,就怕抢不到。在饥饿的市场面前,许多人走上“趴分”(赚钱)的道路,不管趴大趴小,只要脑子活络一点,总是找的到门路的,或多或少总是能赚到钱的。那时的年轻人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这种精神状态是现在不能比的。

  就像剧中有人炒股票,炒认购证,还有很多人留职停薪开饭店开水果摊等等,总之门槛低,机会多,只要肯吃苦不愁没钱赚。最常见的是那些个上班族通过关系请到病假,跑到广州批发来属于那个时代的奇装异服,转手卖给小店或者地摊。当时尚潮流涌来,这些款式前卫的服装变得炙手可热,深受时髦女孩喜爱,即使平时很朴素的人,也抵挡不住这铺天盖地的诱惑,忍不住给自己挑上一件两件。

  要说一个时代的大风刮起来了,地上的猪也会飞,还真的是这样,我那时很年轻啥也不懂,却也被风裹挟着飞了一程。

  有个熟人经常跑广州批发市场,回上海后手里总有一些卖不出去的尾货,无意中问到我有没有关系帮他解决这些滞销货,而我正好有个外地亲戚在当地开小服装店,于是我便加价发给外地亲戚。亲戚反馈说这些货款式新潮价格不贵,卖的特别好,所以有多少他要多少,还千谢万谢的,至今想起这些往事我总忍不住想笑。

  《繁花》剧中如雷贯耳的黄河路美食街,其实它的前身是乍浦路美食街,在当时很有名。一到晚上,满街密匝匝的巨大霓虹灯,争相斗艳,向来往的食客抛来媚眼。人流熙熙攘攘,喧哗热闹,就像《繁花》剧里的场景一模一样,每家饭店的生意都好的来不得了,辉煌了好一阵子,后来乍浦路冷落了,黄河路便接棒起来了。《繁花》许多情节都真实还原了那个热火朝天的流金岁月。

  除了黄河路,《繁花》还有个重头戏就是炒股,宝总成也炒股,败也炒股的背景是全民炒股,挤爆交易所。

  宝总和强总的这场股市博弈,对散户们那是绝好的拣皮夹子机会。当时的交易制度是T+0,就是当天买进当天可以抛出,也没有涨停板限制,大资金之间斗的天昏地暗,鲜血淋漓,一天里可以有好几块钱的涨幅,也可以有好几块钱的跌幅。那时的大资金操盘手法相对单一,在散户眼里有点博傻的意味,不像现在的大机构通过操盘软件偷窥中小散户的资金动向,各种诱骗做局,请君入瓮。所以早早埋伏进去的小散在大资金放量拉升后及时出货,便赚到了钱。如果每次能很好的踏准节拍,不贪心不恋战,钱赚起来也容易。

  有一次我在低位吸入上海本地股黄埔房产,该股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开始慢慢堆量,我知道这个股票启动了,有一天下午突然放量急剧拉升,迅速达到高位,涨幅可观,我急匆匆赶到交易所,快速填完交割单递进柜台,此刻柜台比较清闲,柜员接过我的单子,说:“黄埔才开始拉升,你干嘛急着跑路”?我笑着回答:“感觉一般第一次拉升价位最高,如果明天再冲高的话,给别人赚吧,我落袋为安了”。果然第二天开盘回落,然后再冲,但没冲过我抛掉的价位,下午小幅回落,没几天一波行情结束。秉承稳扎稳打不贪婪不冒进的心态,周而复始,不亦乐乎。

  ……

  九十年代《繁花》里上海的繁华曾经是那么清晰,那是个热血沸腾的年代,虽然没有今天那么多的高楼大厦,但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尤其是那种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是过去和后来没有过的。王家卫镜头里流溢的复古华丽的红色,是浓厚的怀恋,三十年代也好,九十年代也好,上海就这么繁华着,尤其是精神繁华,担得起这一色系的浓墨重彩。

  而当宝总最终搬离了和平饭店,从宝总变回阿宝,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这沉沉的朱红色,又如若隐若现的怅然。很多年后,经历了九十年代的年轻人已不再年轻,黄河路落寞了,股市也不再适合散户打拼……

  如今青春不再,走在温哥华街头,透过《繁花》再次回眸九十年代的上海,耳边依稀响起邓丽君的歌声《何日君再来》。

热门文章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BCba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