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樱乐兮:前几天看到一个悲恸的消息,2018年6月17日,在那个父亲节的周日晚上,华裔工程师David Wu在美国高通(Qualcomm)公司总部跳楼身亡。此前,他刚经历了第二次被高通公司裁员的打击,而他身后留下了伤心欲绝的妻子和还在上中学的孩子。这个悲剧引发了网上大量关于中年危机的讨论,也让我身边的朋友们好一番哀伤,毕竟大家都已然是中年,而且一样漂泊在海外。
在加拿大,很多华人来的时候已经接近中年,并在国内事业颇有成就。一些能力强适应快和机遇好的,往往不难找到专业工作。而对于很多人,则要经历一个从头开始,甚至一切归零的挣扎过程。专业工作难找,找到了担心失业,职业发展道路因为来了加拿大直接被切断,对于将来很迷茫……这些问题,我身边的朋友们和我自己都深有体会。
其实,不仅David Wu的悲剧令人难过,我这两天在大学群里也相当受打击,以至于自己都开始深深地忧虑起中年危机来。大学毕业一晃差不多十五年了,刚开始的一两年,隔三差五小范围内还会聚一聚。再后来,同学见面都是在婚礼和满月酒上了,见面往往变成了一种礼节。再然后,除了关系要好的几个同学,大家见的就很少了。
其实,大部分人,都还在上大学的那个城市,不少还是同行;真正去了别的城市,或者像我一样来了别的国家的,只是不多的几个人。但如果私交不深或没有工作上的往来,大家都只顾忙着在自己的小圈子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同学群里大多数时候都是静悄悄的,偶尔有个话题,大家稍微热闹一下,又恢复到几个月没人说一句话的状态。所以,大范围的同学聚会,一直也就是停留在偶尔说说而已,不是没人去张罗具体的聚会事项,就是大家各有安排,时间总是凑不到一起,甚至是临时有事需要取消。即使有时吆喝声挺大,往往也还是不了了之。
所以,前几天有10多个大学同学终于聚了成功,当照片发到班级群的时候,绝对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群里一晚上刷屏式的对话比过去三年都多。大家纷纷感叹岁月是把杀猪刀,谁都不是当年的少男少女了。最不能回避的,更多的是同学聚会的硬伤,就像网上很多诸如“同学聚会就是个炫富晒命会”“当年不如我的,现在都比我强”……等等的此类话题。
那天晚上,同学群里一口一声“张总”,“李书记”,“林院长”满天飞的称呼,互相玩笑说“谁谁今天真牛,那车那一身行头”,试探加酸溜溜的“某某基本年薪少说也7位数了,这还没加奖金期权股票什么的呢!”“嗨,拿年薪的哪能跟您这自己当老板的比?”“话不能这么说,公司没准哪天就倒了,什么都不如你们家的北京五套房子啊!”……这些话的背后,到底藏着多少落寞和不甘心,个中滋味,只能自己体会了。
当时,我就默默地看着群里飞快地刷屏,一直没吭声。远在加拿大,又不是回国过春节或夏天的日子,我自然是没能参加这次聚会。而群里热烈讨论外加互捧的话题,我也不知道怎么能跟上节奏。回忆了一下,最近在班级群聊里跟我说话的,一般都是戏谑说我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享福,哪知道他们在国内生活的不容易。
而群里最近跟我私聊过的,除了这么多年来一直关系很好的几个同学。有几个偶尔跟我私聊几句的同学,他们其实都是找我打探下加拿大到底怎么样,孩子实际接受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很多事情是不是像网上说的那样好或不好,值不值得他们移民过来。
有时候,出国真的就像围城。在国内的人,想出来换个环境,呼吸新鲜空气,让孩子接受西方教育。出国的人,则要经历在一个有得有失的过程,毕竟想要争取新的东西,难免要放手已有的部分甚至是所有。只是,如果说来加拿大是为了寻找安全感,那么我们真的找到了吗?人到中年,再换一个地方努力扎根,会不会带来更多的危机感?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漂泊海外的人,都会有那么一个瞬间,质疑自己为什么要放弃国内的一切,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或者在某一瞬间突然很想回国,仔细考虑之后又觉得其实已经回不去了。坦白说,这些想法我都有过。听到高通华裔工程师跳楼的悲剧,和看到那天同学群里的各种互相真真假假的羡慕和吹捧,我深深地感到了中年危机。
樱乐兮,一个倔强的老少女。心不灵手不巧,没有厨艺家务糟糕。最大特点,好读书,不求甚解。全日制学生21年,国内IT女民工。时时感恩平淡时光中的各种小确幸,常常惊喜于“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异国他乡,愿以文字,给予慰藉,给他人,也给自己。
(BCbay专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BCba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